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全国性学科
竞赛。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最早主办的竞赛之一,大赛已为我国培养了
大量“能动手”、“敢创新”、“善协作”的复合型人才。大赛已列入中
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2021
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弘扬创新精神,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赛事
平台,助力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
新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广大学生参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
实践、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批准,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
人工智能大赛。通过竞赛培养出一批能动手、敢创新、善协作的科技精英
人才。因疫情防控需要,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慈溪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CAAI 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慈溪市数字经济协会
环杭州湾(慈星)智能产业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
协办单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二、大赛时间安排
(一)大赛报名系统开放:2022 年 3 月-5 月;
(二)省赛、区域赛、全国初赛完成时间:2022 年 6 月底;
(三)全国决赛时间:2022 年 7 月下旬。
注:视疫情防控情况,决定竞赛形式(线上或线下)。
三、同期活动
发布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优秀案例
召开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赛项技术分析会议
召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会议
四、参赛对象、比赛主题
参赛对象:
普通高等教育组:研究生、本科生;
职业教育组:中职、高职(高专)、职业本科。
比赛主题:
(一)创新类
机器人创新赛、人工智能创新赛、智能文化创意赛、产业热点赋能(智
能家电方向)赛、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创新赛。
(二)应用类
仿人机器人全能赛、自动驾驶虚拟仿真赛、人形机器人全自主挑战赛、
全地形小车设计制作赛、智能驾驶、智能车 F1 挑战赛、助老服务机器人赛、
智能家居服务、四足机器人赛、小型机器人应用场景赛、智能分拣挑战赛。
(三)竞技类
无人车智能挑战赛(自主巡航、目标射击)、深度学习智能车、多足
异形集体舞、室外无人车赛、iLoboke 足球机器人(3VS3)、智慧农业赛、
机器人火线突袭赛、仿生机器人赛、轮式足球机器人仿真赛、微型无人机
自主飞行赛。
五、比赛办法
比赛分为校赛、区域选拔赛(省赛)、全国总决赛。
(一)校赛
各参赛院校必须进行校赛,排名在 30%进入区域选拔赛(省赛),参
赛院校务必把关参赛作品。
(二)区域选拔赛(省赛)
全国大赛组委会按工作计划在全国设立区域选拔赛(省赛)组委会,
负责各地区大赛选拔推荐工作。原则上一、二等奖推荐参加国赛(排名前
40%),不需要参加国赛初赛;举办区域选拔赛(省赛)地区的参赛队,必
须通过区域选拔赛(省赛)推荐至国赛。不具备举办区域选拔赛(省赛),
参赛院校必须参加国赛初赛,进入决赛入围名单后,可参加国赛;国赛初
赛和区域选拔赛(省赛)评审标准、专家组执行统一标准。
(三)全国决赛
全国决赛计划线下举办,时间初步定于 2022 年 7 月,地点关注下一轮
通知。
六、报名及赛事安排
(一)报名提交材料
1.通过官方网站进入报名系统并提交相应材料:
网址:http:www.caairobot.com
2. 所有信息请在报名时,仔细核对,报名系统关闭后,导出信息将作
为最终参赛信息,将不再接受信息更改。
3. 请关注大赛微信公众号“CRAIC”获取大赛省赛区联系方式、比赛
规则等大赛最新动态。
注意:每个队伍可报 1-3 人,可报 1-2 名指导教师。
每所学校(含不同二级学院,不含分校)参加同一个比赛项目的队伍
数量省赛不能超过 10 个,国赛不能超过 3 个。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2%;
二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3%;
三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5%。
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可以申请该奖项;
优秀组织奖: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院校可以申请该奖项。
八、组织工作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负责国赛竞赛工作;区域选拔赛(省
赛)组委会负责区域选拔赛(省赛)竞赛工作;学校竞赛工作委员会负责
校赛竞赛工作。区域选拔赛(省赛)或全国初赛必须有竞赛通知和办赛方
案报备全国大赛组委会。
九、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谭庆吉
电 话:15146409277
大赛组委会邮箱:craaic@126.com
十、未尽事宜
授权本届赛事组委会全权处理有关本届赛事的各项事务。
版权归属原作者,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